母乳是上天為每個寶寶量身訂做的糧食,
母乳的成分會隨著寶寶的健康狀況而變化,
尤其是來自母體的抵抗力是配方奶無法取代的,
因此我懷孕時就打定主意要餵母乳。
但我卻天真的以為哺乳就是一件簡單的事情,
而疏於做功課,導致之後的哺乳之路坎坷。
首先懷孕全期因為孕吐嚴重,吃了很多韭菜食物,
導致懷孕五六月乳房已經開始泌乳,
到快出生的時候反而沒有溢乳...
這是退奶的警訊我卻沒有發現。
2016.3.4寶寶一出生,護士就抱寶寶到我懷裡要我開始親餵
寶寶很健康又愛吃,吸力超強,但是嘴巴太小,含乳不當,
因為頻繁的親餵,導致我隔天乳頭就破皮流血,
小兒科醫生來檢查寶寶健康時,檢查寶寶的吸力,
稱讚寶寶非常棒,很少有新生兒吸力那麼強的,
要我務必要全母乳,不要讓她乳頭混淆...
我跟醫生說,我都被她吸到流血了~
醫生說,初乳很營養,至少要堅持餵完初乳...
2016.3.6早上第三次驗寶寶黃疸指數偏高,有黃疸風險
所以開始餵配方奶,寶寶的體重也掉了100公克
此時我仍忍著破皮流血的痛繼續親餵,餵完不夠才補配方奶
但是寶寶一碰到乳頭我就感覺痛徹心扉~
每次都要深呼吸咬牙餵寶寶喝奶,擦羊脂膏也沒用
反覆破皮、沾黏、流血~ 餵奶痛,抱寶寶也痛,會陰的傷口又痛
生孩子沒痛到,但只是把罪挪到後面受而已,
姐姐覺得我很草莓,哪個媽媽不是這樣過來的?
至少我生孩子還沒痛到,已經很幸運了。
出院後,忍著痛繼續親餵初乳,直到寶寶出生第六天出院第三天,
喝完姊姊燉的活鱸魚湯後,姊姊幫我帶小孩讓我睡覺補眠,
這一睡不得了,活魚+發奶茶+充分休息又遇到初乳結束後奶降下,
我瞬間便成了石頭奶,整個奶又脹又熱又痛又硬,
還要兩三周才能回台灣,若是變成乳腺炎怎麼辦?
乳頭痛,乳房痛,傷口也超痛,小孩還小需要一直抱著照顧,我整個快要崩潰了,
我無助地大哭,不斷上網尋找排除石頭奶的方法,
終於讓我找到偏方,用蔥根熬熱水熱敷可以暢通乳腺。
幸好我爸去年在我姊的院子種了一些蔥,美國的市場沒有買整顆的蔥。
要有鬚鬚蔥根才有效,熱敷+按摩+大量的卵磷脂終於解除了石頭奶危機
那時擠了100ml。
2016.3.10
寶寶第一次出院後回診,醫生詢問餵奶的情形,
要求我還是要盡量餵母乳,否則母乳會退,我告訴醫生我的情況後,
醫生找了母乳衛教護士跟翻譯指導我如何正確餵奶,
當我脫掉內衣時,護士連搖頭,因為我的乳頭不只是流血,
結痂還化膿,但是護士說,這不影響寶寶的健康,所以請忍耐繼續親餵,
回家後老姊說,這是必經的過程,之後就習慣了~
天啊,這種痛怎麼習慣啊!!! 我內心吶喊著!
說也奇怪,我的乳頭原本只有一兩個水柱,這樣反覆破皮流血結痂後,我的乳頭出現了七八個水柱
感覺就是蓮蓬頭終於"開了"~
當然因為很痛,我已經放棄親餵這件事情了,此時我已經決定,有奶就餵沒奶就算了!
之後我就趁寶寶睡覺的空檔用電動擠乳器擠乳。
但是寶寶睡覺的時間很短,我要趁機尿尿、吃飯、睡覺補眠還要處理寶寶國籍的瑣事,
還有電動擠乳器太吵,開關機都會吵醒寶寶,所以我擠乳次數非常少,
一天頂多3次,甚至有時候一整天都沒擠,導致我奶量退得非常快,越擠越少,我開始慌了
這樣下去,可能撐不到六個月就會完全沒奶了。
我心裡盤算著等老公來美國,有人幫忙帶小孩我就能追奶了,這想法非常天真。
因為老公來美國是要弄護照的跟申請一堆文件的,我們還是每天忙著顧小孩,跑市區辦證件,
依舊每天只有擠一兩次,用電動擠奶器也是照樣流血,奶都是粉紅色的。
我心裡想等回台灣住公婆家,我婆婆之前就想要退休幫我帶小孩,所以她應該會幫忙,
加上老公,我幫手越多,台灣又很便利,我就可以趁上班前月子中頻繁擠乳追奶。
2016.3.27
終於回到台灣了,回台灣後才發現我的想法有多天真,
回台灣第一天請婆婆幫忙帶小孩,我趁上班前的這兩三個星期要辦妥寶寶的國籍跟戶籍,
中間碰到春假,所以時間很緊迫,回到台灣雖然有月子餐,還有公婆跟老公,
但是老公只有下班才有時間幫我帶小孩,婆婆也要上班,下班後跟假日都有做全套家事的好習慣,
公公就不用說了,基本上完全沒帶過小孩,所以我依舊自己一個人帶小孩,
更慘的是,寶寶回台灣要適應新環境、氣候氣溫,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,
不敢睡,一直哭鬧,不太喝奶,一直要人抱,
所以我連吃飯上廁所的時間都沒有,以至於我變成一天只吃一餐,下午弄睡寶寶後我也累癱了,
常常跟著寶寶一起熟睡到晚上也沒力氣起來吃晚餐。
當然更不用說是擠奶了,因為我每次擠完奶都會消毒所以搞得非常麻煩,
最後在營養不良+睡眠嚴重不足(比在美國還慘,
至少美國還有我姊跟我姊的朋友輪流幫我帶讓我完整的睡個幾小時,
我在台灣完全沒有人幫我帶)+擠乳次數太少,
我的奶量退到用擠乳器已經擠不出來了,我急的太哭....,
所幸教會的朋友"乃文"主動來幫我帶小孩,讓我去另一個教會朋友的工作室做胸部按摩,
並且教我如果暢通乳腺,跟用手擠奶排空。
2016.4.4
連假趕緊call親爹娘北上支援,爸媽支援了三天,輪番幫我照顧小孩,
讓我補眠正常吃飯跟頻繁的擠乳,因為休息夠,乳頭的傷口漸漸復原,
我又開始嘗試親餵,這時候寶寶已經比較大了,可以正確含乳也沒有乳頭混淆了,
從每次只能用手擠出5-10ml,漸漸可以用電動擠乳器擠出10-15ml的奶。
2016.4.15
終於收到移民署的公文,於是我立即南下到中壢辦妥寶寶的戶籍,然後隨爸媽返回台中休息一晚上,
回到台中,趕緊去看中醫,中醫說哺乳一天要吃六餐,我吃太少,睡眠太少,
只想靠藥物強迫泌乳,只會傷了自己的健康,於是當天晚上我就買了鵝肉湯、
滷肉飯臭豆腐這些我愛吃的食物,大吃特吃,當晚我擠出了60ml的奶(一整天沒有擠因為忙辦公)
隔天回基隆辦寶寶的滿月趴,在出門前又擠了40ml。
果然放鬆心情,大吃大喝跟充分休息才是刺激泌乳的訣竅。
2016.4.19
產假結束回公司上班,我開始定時到公司哺乳室擠奶,由於勞基法規定一天可擠2次,每次30分鐘。
加上我的工作實在太忙了,所以我用單邊電動擠乳器實在花太多時間,擠完也沒時間用手排空,
這樣對追奶幫助不大,於是我決定下重本租了艾美醫療型電動擠奶器,月租1100,押金13000。
2016.4.22
老公幫我把電動擠乳器載到台北,讓我搭捷運上班,
出租公司快樂餵的員工跟我說,配件用熱水燙就好,不用消毒,
我就天真+因為累翻了於是就真的照做,
結果早上打開盒子說明書說,第一次使用配件請煮沸3分鐘消毒!
馬的,害我擠完天人交戰了很久,還是決定忍痛倒掉!(忘了可以給老公的小阿姨做母乳皂),
艾美醫療型的電動擠奶器吸力很弱,比美樂單邊電動擠奶器還弱,優點是比較不痛
以及省時,擠完還要用手排空,擠完還很多奶~真的擠得不是很乾淨,
但我後來發現不是擠不乾淨,而是把後奶都吸得比較出來,所以用手比較好擠,
雖然有點小後悔,如果租美樂雙邊電動醫療擠奶氣可能會更好,
不過艾美是美國FDA認證唯一不會交叉感染的電動擠乳器,
所以極怕細菌的我,最後還是決定租這台!
第一天使用,每次擠出約15ml,回家帶小孩跟上班後整個又打回原形!
因為太累太累了~ 沒有休息就不會有奶!
早上中午跟下午各擠一次,三次總量45ml...
同事覺得我擠得太頻繁,來不及製造,根本就浪費時間,
但我爬了數十篇追奶文,甚至有網友斷奶五個月還追回來!
我相信我也可以~~~我決定早上中午下午外加下班後共擠4次,
奶量漸漸提升,每天多個10ml~
同時做功課才了解,母乳放常溫8小時不會壞,所以擠乳器配件不用每次洗,
一天洗一次即可,於是我每天用乾淨的夾鏈袋裝配件,擠完就放到冰箱,這樣就不用洗了,
下班才帶回家清潔消毒,回到家就是親餵寶寶。
2016.4.27
這週跟老公開始輪值大夜,前晚是老公值班,我睡了完整的一晚,
雖然也是把寶寶哄睡後1點半才睡,七點就要起床上班,
萬分痛苦,比值班時還要疲累。
但是今天的第一次擠奶可能是因為一夜沒親餵,我值班時會親餵,
因此奶量有60ml!大為吃驚!
加上後來兩次的擠乳,今天擠乳的總奶量到達120ml。
終於突破了母乳袋的上限。
2016.4.28
今天因為半夜值班,因為不想起床泡奶+刺激泌乳,
寶寶餓了,我都是躺著親餵,寶寶邊喝邊睡,我也邊餵邊睡。
早上出門前再餵一次。因此到辦公室擠乳時單次又回到30ml....
當天總奶量90ml。
2016.4.29
今天沒有值大夜,所以第一次擠奶又到達了50ml
當天奶量110ml~~~ 看到突破界線的母乳袋,我感動到快哭了,
看來追奶有望! 但是掙扎要不要半夜起來擠奶刺激泌乳,
不過這樣上班真的好累好累啊~
奉勸各位準媽媽,如果要餵母乳,請生產前先認真做功課並且準備(生完沒有時間做功課),
小孩出生後,一定要拋開羞恥心,請護士指導正確含乳,並且練習,然後請家人務必配合照顧產婦,
讓產婦每天的任務只有吃跟餵奶,這樣才能在月子中的黃金追奶期達到奶水平衡的全母乳哺餵。
以避免退奶後追奶艱辛,讓小寶貝失去母體的免疫力保護,我的寶寶出生不到兩個月就感冒了,
我只能盡力餵母乳,讓她快點好,快點產生抵抗力! 配方奶只是仿母乳的替代品,終究還是沒有母乳好!